- 主页
- 校企互动前线
热点新闻
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经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经党组会审议,拟同意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等21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现将学校名单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0年11月11日至11月25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实名反映。我们将对反映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邮编:100816
传真:010-66020442
电子邮箱:ghsszc@moe.edu.cn
附件: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20年11月11日
校企合作成果
光辉城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合作从2018年开始。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线下虚拟仿真研习社、公益活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且长期的合作。
1、教学应用
王丁冉老师深度参与了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二期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研习社并产出丰富成果,制作了浐灞湿地公园虚拟教学资源,并在2019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进行了“辅助景观设计基础认知研究”的分享。
风景园林王丁然老师辅助景观设计基础认知研究(整个一年级)
该环节的设置旨在结合实际调研,帮助学生建立起西北典型湿地类型的基本认识。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浐灞湿地公园多尺度空间模型,在节点上将虚拟模型与实景结合,借助全景相机获取的实景场景,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入“虚拟湿地空间”调研,体会不同季相变化下,不同湿地空间的变化等特点。
扫码立即体验2、社团建设
在光辉城市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了Digit-X | 数字营造学社, 探索数字建筑的无数可能。
3、双创基地
2019年,西安建筑大学建筑学院与光辉城市正式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同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全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接下来校企双方会对风景园林低年级进行景观设的基础认知课程改革,也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和我们一起,实现紧密的校企合作,为泛建筑类教育添砖加瓦。
精品教改研习社
2020年的开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都措手不及,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不管是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坚守岗位的防疫志愿者,是风雨无阻的快递员、外卖员们,还是努力为生产防疫物资不断工作的工人们……都让我们在这段难熬的时间里,感受到了奉献和温情。
在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同时也希望利用自身的专业力量为防疫工作做出贡献,光辉城市联合七造教育迅速行动,先后推出了疫情期间Mars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工具平台软件产品免费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免费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免费共享等举措。
而当各高校开始分批次启动了线上授课,保证教学的线上有序开展的时候,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能用我们的优势对“云教学”的开展提供辅助。
在与大量教师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将泛建筑类专业教学设计课这类具有强实践性且需要大量线下调研的课程“搬”到线上进行授课成为了让相关专业老师们头疼的问题。于是,光辉城市联合七造教育,针对设计类课程,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线上授课解决方案。为了能让这套解决方案给到更多老师以启发,我们特举行了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
三大亮点
让线上教学事半功倍
1.翻转式案例调研教学资源分享——即插即用,即刻呈现
我们清晰明了地展现了同学们如何利用虚拟仿真案例进行项目调研,同学们只需利用手机或者电脑便可主动探索案例场景,完成案例调研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收获到比实际案例调研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触。
2.基于场景的线上场地调研分享——引导学生主动漫游学习
我们真实模拟了如何利用虚拟仿真场地进行线上调研。老师在线上设计课教学中可选用虚拟场地来代替真实场地,同学们同样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电脑便可完成场地调研的学习任务。
3.基于场景的方案推敲与汇报分享——多人异地,提高沟通效率
我们模拟了师生如何利用Mars完成一次远程汇报及方案沟通的课堂情境,更有场景感的线上沟通让理解变得更轻松。
多次加场
吸引数百位专业教师参与
5期研讨会
10场座谈
135所高校参与
400余位教师加入
从2月21日第一场研讨会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都踊跃参与到了活动之中。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座谈研讨↓
在活动结束后,不少老师都给出了非常不错的反馈↓
免费共享
百个虚拟现实课件资源开放下载
为了让老师们能够简单便捷地将虚拟现实资源应用于线上教学,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免费为各位老师提供了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包含场景化案例以及信息化场地。本次我们免费提供了13种不同类型,多达100个的虚拟现实教学资源,也欢迎各位老师下载~
感兴趣的老师们私信小七哦~
金课与实践基地
2020年9月,光辉城市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分别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协议。基于此协议,双方将共建光辉城市班数字化教学实训基地,同期推动就业加速营的落地,基于光辉城市班开展全方位深度校企合作。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10月21日-10月22日,光辉城市班和就业加速营的招募仪式正式举行。
2020年10月21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光辉城市班”招募仪式在环艺工作室举行。光辉城市产品总监戴振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邸锐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宣讲招募活动。
院方集合了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一新生,通过光辉城市产品经理殷宏科的宣讲让同学们了解光辉城市班并自行报名参与入班测试,接受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校企共同培养。
10月22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光辉城市班”招募仪式举行。光辉城市产品总监戴振宇,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李绮云老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招募仪式。
在两个学院的开班招募仪式结束后,就业加速营的招募仪式也随即拉开序幕。就业加速营面向两个学院的大三同学进行公开招募,同学们都踊跃参与到了本次招募宣讲活动中,许多同学都现场报名并参与了测试。
校企双方致力于共同构建产教同轨、双师授课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满足全国泛建筑(涵盖建筑设计、园林景观、环境艺术、室内家装、城市规划等领域)设计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于光辉城市班
光辉城市班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落地项目形式。
根据国家《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机制,已成为开展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工作的重点。为响应国家政策,光辉城市联合七造教育,以“1(高校合作伙伴)+1(光辉城市&七造教育)+1(一线企业群体)”的合作结构作为支撑,打造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培养模式的“光辉城市班”,致力于全面融入各方资源,塑造校企合作新标杆。
针对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向上的标志性成果需求,光辉城市和七造教育也将辅助输出对应方向的优质标志性成果,在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升级、辅助现代学徒制全面试点、升级 1+X 培训方案建设、双创项目共同孵化、辅助基地项目执行实施、创新课题科研项目推进等方面积极产出成果,彻底解决职业教育与一线市场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实现成果导向、模式创新、价值升级的持续发展合作。
关于就业加速营
光辉城市目前对接全国一线建筑设计机构的设计交付表达需求,已在成都、重庆、青岛、深圳建立数字设计服务中心,不仅整体运营数据反馈良好,同时亦需要大量建筑、景观、规划、园林等专业设计人才,进一步加大市场服务力度。
基于该背景,光辉城市联合七造教育在光辉城市班的基础上,由企业提供就业导向型升级实训服务——就业加速营。
通过本工作营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流程数字设计服务的主要程序、内容及基本规范,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到专业设计中,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光辉城市或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加速营是一个结合行业标准注重实操的职业工作营,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广东地区第一所成立光辉城市班的高校,光辉城市将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为每位学生创造对未来的新期待。在区域乃至全国树立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标杆,引领专业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诚邀合作
欢迎联系
扫码添加好友哦~
协同育人热搜
喜报
光辉城市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第一批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企业!这也是光辉城市连续第4批次成功入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第一批)的通知
此次拟支持78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9日17时,诚邀各大高校申报。具体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项目申报指南在教育部指导下,光辉城市本批次支持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三类项目。
▶新工科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主要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院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学校共同研发规划泛建筑领域设计与虚拟现实、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及课程项目的资助,协助学校加快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未来3D信息交互时代一线商业市场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
项目内容拟支持1个项目,借助光辉城市技术团队、软件平台、优质资源等优势,同时结合高校丰富的专业优势及科研实力,面向建筑类专业进行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设施建设,以保障能够将行业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新技能,提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通过共同探索新工科建设之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服务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新一代工程科技人才。
申报条件1、项目面向全日制本科高校;
2、已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优先考虑;
3、院校领导重视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敢于积极应对变化;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的教育新理念,大力推动新工科专业共建与综合改革;
4、重点支持基于虚拟现实、大数据、与建筑相关专业结合专业更新建设,并把建设方案融入到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管理等内容中;
5、申报单位同意与光辉城市签订专业共建协议,联合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建设要求1、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室,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习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健全有关大学生实习实训体系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制度;
2、建设大学生实训实践教育创新新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培训目标需指向一个具备可行性的新岗位方向,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3、建设联合指导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整体的水平;
4、本项目要求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同步建设。
支持办法新工科项目拟支持1项,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的经费支持。
▶实践条件/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室内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院系,通过与高校联合共建VR实验/实训中心及专业类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以教学创新为核心目标,推动高校积极探索虚拟现实结合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专业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通过3D信息直观传递、体验式教学等全新模式,系统打造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教改标杆,提升高校信息化实践教学整体水平。
项目内容拟支持66个项目,基于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研模式的探索,依托光辉城市现有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学术科研基础和高校已有配套环境基础,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高校合作建设虚拟现实联合工作坊、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平台、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库、虚拟现实联合实训室、数字化实训中心/实践基地等。将相应课程纳入相关实践/实训环节中,通过国内领先的VR技术、方案以及管理方式和教学内容,生产优质可共享的VR课程资源,培养优秀的虚拟现实信息化师资以及学生团队。
申报条件1、项目面向全日制本科高校建筑学、环境艺术、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
2、申报单位需有至少1名从事VR+专业教育相关研究或教学的负责教师,通过光辉城市虚拟现实教学研习社认证的老师优先;
3、优先考虑已成功申报以及有意愿申报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单位。
建设要求以设计-建造(创客)和研发三类项目为主体,将课程模块间关联核心知识与综合解决复合问题相结合,课程与项目密切配合、合理衔接。将VR技术和教学产品开发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开发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和团队合作、项目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1、项目期内至少建设完成1个实训室项目,所建设实践环境需同时匹配产业普适性及发展性技术要求;
2、建设完成的实训室能够同时满足一个标准班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期内拟利用该实践平台训练的学生人数不低于50人,常驻人员不少于10名;
3、基于光辉城市提供的软件和平台项目,参与或组织VR+本专业的教学研习、设计竞赛实践、项目实践,开展VR+课程实训。
4、项目负责人需根据校企双方的规定的时间提供对应的成果资料,定期进行双向沟通,共同推进项目的有序进行。
5、请明确注明成果可公开、可共享。
支持办法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拟支持共66项,项目建设期为一年,给予每个项目价值50万元的VR软件支持。
主要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院系,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学校共同研发规划泛建筑领域设计与虚拟现实、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专业及课程项目的资助,协助学校加快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未来3D信息交互时代一线商业市场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
项目内容A类项目:“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拟支持2个项目,面向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围绕“促进产业与专业对接,建立‘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研究、开发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VR+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实训系统,最终产出一系列高质量、可共享的课程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与技能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并共享示范课程以辐射更多院校。
B类项目:虚拟现实/仿真建筑设计主干类课程
拟支持9个项目,基于光辉城市Mars泛建筑设计及教学工具平台,结合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信息传达、空间体验等一系列需求,探索基于Mars的教学改革方案。鼓励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尝试体验式学习、自主式项目实践学习和浸润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将课程核心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建筑学专业选题内容为: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为基础梳理2-3年级与VR结合的课程模块,以规划设计原理为基础梳理3-4年级与VR结合的课程模块。
城乡规划专业选题内容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住区规划原理、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风景园林专业选题内容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二年级 、三年级、四年级的设计主干类课程。
申报条件A类项目:“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1、面向全日制本科高校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2、项目申报人为全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
3、申报高校拟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等;
4、申报书中须提供教学体系设计与VR结合的初步方案。
B类项目:虚拟现实/仿真建筑设计主干类课程
1、面向全日制本科高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
2、项目申报人专注于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研究,具备成功申报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精品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经验的者优先;
3、优先考虑本指南项目内容中的选题内容。
建设要求A类项目:“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和建筑学专业的课程结合提供理论和教学实践支撑。
2、界定不同程度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适用的教学场景和范围。
3、 根据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记录教学过程并评价教学效果,要求能准确反映出项目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变化。
4、项目负责人需根据校企双方的约定时间提交VR+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协同企业推广方案在其他合作院校的落地实施和验证反馈,通过定期的多校研讨调整形成最终方案。
5、请明确注明成果可公开、可共享。
B类项目:虚拟现实/仿真建筑设计主干类课程
1、课程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时间分配、章节、习题描述。着重考虑教学过程中与VR的结合环节以及方式,形成有参考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改革方案。
2、课程教案: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梳理重要知识内容三维可视化体验的需求并开发5个典型虚拟现实教学案例。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
3、教学评价:需视频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与VR相结合的环节。提供学生学习成果资料并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教学效果变化。
4、项目负责人需根据校企双方的约定时间提交VR+专业课改方案并协同企业推广方案在其他合作院校的落地实施和验证反馈,通过定期的多校研讨调整形成最终方案。
5、请明确注明成果可公开、可共享。
支持办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拟支持11项,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的经费支持。
有关本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请联系殷老师进行获取。
产品解决方案 服务体系项目申报——共建共享
联合申报省部级课题科研项目,联合申报,联合建设,共同运营,共享成果。
教改课改——提质育人
校企联合打造符合一线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教学方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竞赛考核——能力培训
针对部分专业竞赛提供合作训练。
共建基地——产教融合
基于1+1+1的合作模式联合打造产学研平台,实现深度产教融合。
公益活动——积极有为
共同参与跟专业紧密结合的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积极有为,输出优秀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
合作成果自2018年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来,光辉城市连续4批次成功入选,已支持98所高校申报的124个泛建筑领域专业协同育人项目。
协同育人部分成果——
(点击立即查看)
《教学科研两手抓,广州美术学院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产出丰富成果》
《多维度深度合作——西南民族大学虚拟数字化工作室让VR真正走近学生!》
详情咨询殷老师
电话:18584574130;
邮箱:education@sheencity.com;
咨询微信号:sheencity456
(咨询时备注“项目申报咨询”)
<<<扫码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