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印象•筑梦2035】
一/【用地范围】

二/【场地节点】
场地节点描述:
①学校对面的平房和街道,家长和小学生常在此等候。
②场地东北角,一眼便可望到前方转角处。
③场地北侧,建有和平里第九小学。
④主干道路,傍晚放学时间,四处都是牵着孩子的家长。
⑤场地西侧略显僻静的小路,常常是孩子们嬉戏的场所。
⑥场地东侧,居民楼前和小花园之间狭窄的小路,生活气息满满。
⑦小区南侧入口,框景。
三/【业态分析】
用地选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社区内,北临和平里第九小学,东西分别毗邻12、11号居民楼,南临甲4号居民楼,可穿行,由南4门出入。
01/【场地周边功能分析】
所选场地位于社区中心,社区内住户以老年人为主,其周边没有大型百货商场,所以商业活力并不旺盛,商业业态以餐饮、零售为主,宾馆招待所与文创打印为辅。
02/【场地内业态分析】
由于所选场地临近小学,所以学生托管构成了场地内商业业态的主体,在场地内仅有的一排平房中便有三家托管机构,再加上两家食品烟酒零售与一家美发沙龙,六家产业、三种业态构成了场地内的全部商业业态。
四/【场地故事】
01/【老有所依】
今天,走进和平里,迎面便是高高的绿树和斑驳的红墙,历经变迁的老旧楼房静静安立,长满锈迹的铁窗外,笼中的鸟叫声清脆。不远处,掉了门牙的三两老人在门口唠着家常,有的耳朵已不好使,要比划手势才将就听懂;头脑还算灵光的老头们则在一旁下起了象棋,身子更硬朗一些的还能挥舞着胳膊打乒乓球。60多年后,早先的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没落,住户们随楼房一起老去,小区里到处是耄耋老人,画面虽未静止,但总有些孤独而凄凉。
早在6年前,和平里社区已经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社区之一——将近30%的老龄率。关于老人的符号,在和平里随处可见,老人似乎是这里被时刻标注的群体。走在小区的街道上,你常常能见到专设的老年餐桌;理发店的价牌上,特别标注了“70岁以上老人优惠”。
203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老龄化程度可能会达到 23.6%,当然我们的国家将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们希望老人们健康而快乐,希望他们幸福而不孤独,希望他们有所事事,老有所依。
02/【少有所成】
傍晚时分,你会听到悦耳的铃声,几所藏在社区里的学校似乎商量好了一起下课。几分钟后,老师带着队,一群小不点儿手拉着手从校门口钻出来,一边走一边笑,看到家长立马撒开了花飞奔过来,这是幼儿园门口;你也能发现教学楼的操场前依旧站着整齐的队列,踩着响亮的口号做着敬礼的动作,原来这是小学生们在排列70周年庆典的游行;路的那边,你听到了砰砰的篮球声,捕捉到属于青春期男孩子独特的荷尔蒙,这是高中生的课间,短暂的放松之后他们还要迎来又一轮的奋战。
近些年,迁来和平里的,多是为学区而来的年轻夫妇。作为东城老小区,和平里一带有很多学校,比如和平里九小、和平里四小、和平里一中、171中学等。教育资源使和平里社区逐渐涌入不少青少年儿童,也带动起周边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国家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我们能做的又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恣意地生长,希望他们可以学有所成,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有孩子在的地方就应该有光,有光就有希望。
03/【光之印象•筑梦2035】
我们一定看到过夕阳,落日的余晖穿过树梢、洒向大地,似乎想和你对话,告诉你她依旧葆有力量,就像父母一样给你飞翔的翅膀,又无时不的注视着你离去的方向。
我们也一定守候过日出,包容他调皮的探头与躲藏,直到长大后散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你会欣喜的发现孩子的成长与对未来的无限渴望。
我们把老人比作夕阳,把孩子们看成初升的太阳,两种光汇聚在和平里,是否能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落日的霞光是否可以多逗留些时光,日出的光芒是否可以更加明媚耀眼,我们一起畅想。
十五年后的2035,想必那会是一个平行世界,老有所依,少有所成,光跨越了时间与物理的距离,聚集了美好,让一切都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