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新城-未来理想城市新构架
前言1: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大小记忆里,海河就是天津最重要的一个符号和象征,被天津人当做自己的母亲河,见证了天津数百年来的发展史,是天津一张独特的名片。而海河上最富有特色的,当属各有特色天马行空的12连桥,其中最靓的那个,就是“天津之眼”了,这个位于永乐桥之上的巨大摩天轮(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连接河北区与红桥区,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及富想象力的作品,充满了建筑与结构力学的美感,是天津最梦幻浪漫的地标之一。

天津海河老照片



天津之眼
前言2:
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接近于饱和,而中心区的高密度势必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城市需要不断的扩张来舒缓中心区的用地紧张,造就了各个城市“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例如北京,过于横向扩张导致中心城区交通、人流都处于极度饱和状态,使得首都中心始终是一个拥堵的首都,卫星城通勤也是极大的问题(譬如通天苑、房山),这就是盲目扩张形成的不良反应。
在未来,天津也会经历这个城市无限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当城市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会对中心聚集区产生反效应,增加中心区域的压力,如何在将来开辟新的发展模式呢?如何在拥挤的城市中心发展出一片新的“净土”,开发出新的城市形态,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天通苑地铁口的每日排队,这是还人少的情况。

地铁里麻木的人群
前言3:
100多年前,柯布西耶就提出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以巴黎市中心进行了实例设计。直到今天,依旧是我们城市发展规划设计中可借鉴与参考的有用设计。但是,纵观柯布西耶的“理想城市”设计,终究是无法摆脱重力的舒服,城市终究是处于一个“摊大饼”的怪圈。而这次虚拟设计竞赛,让我联想到,如果沿用柯布西耶对这个未来理想化城市的理念,抛弃传统的平面化布局,以多维角度去思考真正的“理想化”,在一个多维环境下,如何布局功能,如何组织交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避免拥挤,如何去设想一个新的城市构架。




柯布西耶的大巴黎市区现代城市模型
场地位置
城市肌理
设计思考
设计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三个前言,我们将进行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考,如何在海河之上开辟一个新的多维空间的“未来理想城市”是我们这次的命题,是对海河环境,海河功能、海河文化的重新定义与思考,是天津之眼与海河以及周边城市关系的重新演绎,是对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念的重新探求与致敬。
PS:场地小故事之场地怎么来的
其实我们一开始是没有场地的,我们的场地设定为虚空,太空,就是一个纯粹的空间之城,像小说里一样。楼主作为一个科幻迷,一说到无重力环境,就想到缥缈而又神秘的外太空,所以当时的命题想要设计一个,可以由几万人组成的,携带技术,物资,基因的高科技城市,可以持续发展的漫游在天空中。现在人类探索太空最大的敌人就是寿命,而想让一个个体人类无限制的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太空舱中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可以有这生老病死,有着人类生命不断延续的,可以正常生活的城市,才有可能让人类在无限漫长的太空探索中坚持下去,而这样一个城市,需要高效,合理,需要从规划本质上达到功能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理想的虚空之城”。这和柯布西耶的城市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而脱离了重力,这种合理又怎么样来体现呢?然后陈美女告诉我,得有基地,给我一顿打击。不过后来作为天津本地人的于老板提出了海河的概念,我觉得反而给这个命题增添了更实在,更接地气的设定,也让这个题目变得更加有意义。还有一个月,大家一起努力吧!
最后一句话,柯布西耶是真的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