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范围平面
二、场地概况本选址位于重庆大学B区建筑城规学院附近。选址周边环境优美,道路交通较为方便,且靠近学校大门。选址处包含一块高地和一个湖泊,该高地较为平整,早上常常成为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场地,中午和晚上则使用频率较少。湖泊本是校园一大亮点,但其规模较小,且周边树木茂密,显得较为隐秘,外加湖水较为浑浊,湖泊周边很少有人停留或拍照。
选址与建筑系馆临近,可以作为系馆的一部分。选址南侧和东侧是学校的马路,车辆或行人都比较多。正北侧是校医院,医院紧挨着内外联通的校园酒店。可以说是占据了校园的风水宝地,却很难能留住过往的行人。
三、业态分析
四、节点图片
1、场地周边道路

2、场址内

3、外看场址

五、场地故事
学生A:哎,请问怎么去学校建筑系馆
学生B:有大台阶的红色建筑吗?
学生A:不,是有一汪湖水的系馆。
“大台阶”永远是建筑系馆的主角,它是门面、是标志、是记忆。却没人记得系馆旁还有一个湖,但是我知道它,我也一直记得它,因为我太了解这里了。
当我还是一名考研的学生,来到学校这边复习。苦于记忆力薄弱,于是试图通过反复背诵书籍来加深记忆,意外发现学院系馆旁有一个湖,决定早上在这里落脚,每天的早读显得安静又快乐。渐渐地,早上会有固定的人群出现在这里,有的同样是考研的学生,早上在这里读书;还有早上相聚于湖边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安静、宽广、凉爽的环境,使它成了一些人的“避暑山庄”。在这段时间里我与他们相识、相知,我们每天早晨共同分享着这一汪静谧的湖水。
一年后,我成功来到这里读书。系馆的“大台阶”、“中庭”、“3A空间”,自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它们也逐渐成为了我心目中系馆的象征。而那个曾经陪伴着我复习、留有我读书身影的湖边,也开始很少被我挂在嘴边。直到有一天,我高烧40℃,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选择在校医院住院。医院每天仅在上午挂一次水,下午没有安排,却要求不得离开医院,于是下午便成了一天中最难受的时候。在医院偶然认识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博士师兄,他住在对面病房,身体好一点后,他邀请我去对面病房看一看,我推开窗,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围着一潭湖水,那正是系馆旁的小湖。相比整日呆在病房里浑浑噩噩,突然看到这种景象,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曾经的记忆汹涌而来,我以为它已经失落于我的记忆之中,但是它一直在这里,但是我也记不得它的形象是怎么渐渐模糊起来的。但它还是那个熟悉的湖,记录过我身影的湖。
湖的存在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现在湖边的酒店已经重新装修实现了营业,作为即对内又对外的酒店,湖的形象更能成为人们眼中一张关于系馆的明信片。而它同样也默默为学院、校医院提供着这样安静的一隅。我想唤醒它,我记忆之中的它,它不应该“失落”下去,它应该是系馆、酒店、校医院所共赏的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