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成果效果图
效果图一
效果图二
效果图三
效果图四
效果图五
效果图六
效果图七
2、选址阶段成果链接
https://forum.sheencity.com/to...
3、地块现状与设计成果同角度对比图
对比一
对比二
对比图3
4.动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
5.设计说明
死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最难以割舍的是对生命的执着。死亡,代表着终结;活着,代表着继续。
随着VR虚拟世界的到来,生和死的壁隔是否还是坚不可摧?
利用虚拟技术塑造已经死去的生命,提供生与死共存的场所,打破生死界限。这是对死者的延续和生者的寄托。我将这种理想化的空间行为定义为“轻质化纪念”。
在灾难中离开人世的亲爱的人们,不再永远沉睡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他们存在的方式。活着的人也无需千里迢迢赶赴压抑的墓地,再次接受曾经经历过的痛苦与悲伤。只需进入VR虚拟世界,在平和的纪念空间里直接与逝去之人促膝攀谈,或共同完成曾经未能完成的遗憾。
在本次设计中,我以定向交互和随机交互两种不同的模式定义“轻质化纪念”。
当人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出生在记忆盒子里。如图所示
场所是记忆产生的源泉。项目位于映秀震中,其中藏有太多故事和回忆,所以我们选择保留映秀震后新区主要建筑物,选择在中心公园建设灵塔。生者进入虚拟世界后灵塔吸附记忆盒子完成数据交换。记忆盒子提供与生者与死者定向选择的独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双方指定场景交互,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轻质化纪念。
记忆盒子的另一选择是飞向河对岸的云网,云网承载着公共纪念的功能,生与死在此共存。在这里我们设置了五个不同的场所,旨在指引生者继续前行。
轻质化纪念的目的在于打破死亡与人,与社会,与建筑的矛盾。希望人们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帮助生者走出灾难的影子,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以“轻质化纪念”的形式完成对生者或死者的渡人和自渡。
6.设计运营说明
一、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的情感需求日益增加,轻质化纪念的推出有助于人们随时释放来自生与死的压力与煎熬。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会乐于接受并为之消费
二、以四川映秀地震纪念为例,利用大数据收集每一户的信息,做到为每一户随时准备服务,在21世纪土地资源紧缺,人口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虚拟纪念,这一想法可以冲击传统墓葬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