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选址——提篮桥。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使我们将目光投向提篮桥
它之所以吸引我们
是因为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摩天楼林立的大都市里
还有这样一个默默存在的角落
以历史建筑(美犹联合会旧址、摩西会堂)的形式珍藏一段可贵的城市回忆
二、场地概况
三、业态分析
四、场地故事
“这里好像一点都没变。”
雅各布心里想着,举起手中的黑白照片,看着它缓缓地与面前的砖红色楼宇重合。
他是海德堡大学来的交换生。这是他到上海的第一个周末。受家人所托,雅各布来看看曾祖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舟山路,”他想,“舟,诺亚方舟。”
“你在这里站了好久啦!”坐在水果店门前的女孩笑着看他。那样亲善的笑,让他想到他的妹妹Rinah,像一首歌谣。
女孩顺手拿起桌案上的一盒猕猴桃递给雅各布:“走吧,我带你转转。”
沿着舟山路向北,三层的联排红房子占据了整个街区,厚厚的砖墙带着凉意。门前五级踏步,是旧时维也纳住宅的做法。
来到承载了一代犹太人快乐回忆的白马咖啡厅,走过三代上海人谈天说地的菜市场。一边是刚刚翻新的灰色独幢小楼,一边是被油烟熏黑的天花板。
她坐在摩西会堂落满夕阳的楼梯上,看着他默然站在长长的签名墙前,读每一个名字。
“他们都是摩西的孩子。”他对她说,“我可以去你家看看吗?”
她说:“好呀。”
踏上五级台阶,转进狭窄的走廊。长长的楼梯尽头,右手。
“每一户的房子都被改过,每一个曾经的房间现在都住了人,你可能找不到祖父住过的地方了。”她说。
“总归生活的热闹是不会变的。”他答。
终于,女孩从抽屉里取出一本被翻得有些破损的日记,轻轻抽出夹在扉页的照片。
“雅各布,我知道一个和你名字一样的人。”
照片上白马咖啡厅的草地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和穿格子西装的男士并肩站着。
雅各布惊讶:“那是我的曾祖父。德国的犹太人孩子常常以家族中长辈的名字命名。那本日记——你可以借给我吗?”
“以后你每周过来吧,我读给你听。”
冬天的午后。
雅各布和女孩坐在霍山公园的长椅上晒太阳,看向对面的美犹联合会。那是在最最艰难的时候,上海犹太人领取补给品的地方。
雅各布看着脚下“上海方舟”的石牌,说:“很像德国街边写着遇难者名字的金属铭牌。”
女孩微微一笑,继续读着手中的日记:“我们很爱彼此,当雅各布提出要回到德国与亲人相聚时,我难过得无以复加。他在自己的家面临驱逐和杀害的威胁;在上海虽然困难,却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挣生活。但我无法阻止,只有祝福他。我决心租下他曾经的房子,替他守着这里的记忆。”
“小雅各布,你呢,你的民族史论文快要写完了,你会留下来吗?”
“我也许永远不会停下。犹太人几千年一直遭受驱赶和迁徙,从希伯来到世界各地,都有我们的足迹。但有摩西着指引我们,只要有立足之地,就会有公园,有咖啡馆,有梦里的小维也纳,有我们和你们都用力去热爱的生活。”
女孩感觉好像有一条丝带,从外婆的水果摊,一直蜿蜒到华沙、维也纳、海德堡,在冥冥中,串联起闪着光的生活的碎片。
(美犹联合会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