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
选址地:广东省汕头市中山纪念亭片区
选址范围:国平路、升平路沿路建筑及道路
选址面积:约30467.8㎡
一、选址重要节点照片展示
(图:用地范围重要节点标注图)
图一:南生百货大楼
图二:安平路路口
图三:中山纪念亭
图四:升平路路东路口
图五:国平路路南标志物
图六:珠宝商店
图七:国平路转角建筑
图八:升平路路头
二、业态分析
图:场地内业态分布图
片区作为旅游区,集合了文化旅游产业和商业,以餐饮业与工艺品制作行业为主。
漫游于片区之中,你可以享受到潮汕传统小食如牛肉丸、鼠壳粿等,价格低廉,味道鲜美,店铺均为传统老字号,传承了代代人对于汕头老城区的记忆,一碟碟的美食,从巷口吃到巷尾,听着那飘荡在街头巷尾带着海风咸涩气息的潮汕话,不禁会放慢生活的步伐,体会那一刻属于市井的安宁;
安平路口十年如一日做着钟表行的大叔、福彩店里每天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珠宝商店一到时间就亮起的璀璨明灯、干果店早早就传来守店人悠扬的潮剧、佛具店即使没开门也能听见的木鱼声、明信片店已经开始泛黄的玻璃架……这个地方的店铺总是没有一点变化,即使城市已经变化多端,可整个老城就如同扎根不在移位的松树,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他一直是这样,没有变化,却又开始有些不同。老城不再拥有当年南生百货那般蜂拥而至的人流,不再有90年代挨家挨户的走店只为年节的贡品或年货,现在的老城,彻底的成为了景区,只有游客走入店中,每天进入店里的客人不再是以前天天到访的熟客,不能再亲切的说上几句对潮闷气候的无奈。老城,景区化规范化的同时,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
三、场地故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开始,在我面前的骑楼,很高很高。廊道里挂着的灯笼,似乎和月亮 一样高,是坐在爸爸肩头也摸不到的高。佛具店的大叔总是笑着说我个头小 ,货架上客人订好的东西太重别去拿,容易被砸到;竹编篮店的阿姨总是怒 斥着我别去碰他编好的小篮子,随即笑嘻嘻的去招呼一店的顾客;灯笼店里 的大哥哥边糊着比我还大的灯笼,然后悄悄的把刚做好的小样品拿给我去玩 ……
我看着街道两旁的叔伯们开始用长长的杆子开始往那高高的骑楼上挂灯 笼,挂辣椒串,插门头香,明明荒败没有人住仿佛鬼屋一般的骑楼突然变成 红彤彤的喜庆,突然就对那高高的屋子好奇了起来。
要是有高高的梯子,有可以走上去的阶梯,我是不是可以碰到货架上的 东西,拿起大大的竹篮,挂挂比我还大的灯笼,更或者是,走进那神秘的骑 楼二楼、三楼,甚至四楼五楼?
后来呢,我似乎是高了,廊道里的灯笼我可以跳起来试图抓抓那长长的 穗了,虽然这时我已经没有了这个乐趣。隔壁那栋高高的骑楼依旧没有人住 ,但是现在,编竹篮的阿姨不开店了,取而代店铺的,是门口招贴的“危房 小心”。没几天,手脚架就搭上了那栋高高的楼,绿网布笼罩在房子的周围 ,但是依旧没有人。
里头怎么了?我总是忍不住去想。挂不了红灯笼的屋子明明已经失去了 活力,却在手脚架里隐约的诱惑着人去一探究竟。我不时在脑中想那些动作 电影里的经典枪战,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追踪的杀手,攀爬着手脚架翻进了二 楼、三楼,甚至四楼五楼,在里面翻滚,躲闪,激斗。
现在,佛具店的大叔开开心心的回来说,老城区翻建了,所有骑楼都修 理了。我走进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片区,楼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高了,墙是粉 刷过颜色艳丽的墙,上面还有从来没见过的雕花。和记忆里的,一点也不同 。也不是完全不同的,佛具店还在老位置,货架上的东西少了不少;做灯笼 的大哥哥现在变成了大叔,一地的灯笼和他抽的烟一样退了色;编竹篮的阿 姨换了一个地方做篮子,一看到路对面的我就热情的开始招呼买东西。只是 ,二楼、三楼,还是那样,空空的。
那里面也翻修了吗?那些美丽的雕花里面也有吗?100年前的那些人, 从上面往下看时,会觉得地很远,天很近吗?
又一次的,我想有那阶梯,我想攀爬上去,我想一步步走上去,我想登 上那高高的二楼、三楼,甚至四楼五楼,我想,好好看看这个已经不一样的 老城区。
就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纪念碑谷。
层层叠叠,忽略真实高度、距离差距的阶梯、梯子,成为了我一瞬间的梦想。
梯,如果有许许多多的梯,是不是不需要长长的杆子,不需要手脚 架,不需要这重新修建的美丽雕花?
可能在梦里,有了这些阶梯,这里就还是童年熙熙攘攘的街巷,而不是 现在,冷冰冰的风景区吧。
四、现状场地分析
1.场地道路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