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范围平面
2.场地节点照
3.业态分析
4.场地故事
重庆的美,不是灯光,更是记忆!
你见过的重庆是怎样的?大山、大水、大城,长江奔涌,流淌出城市的轮廓,自然的造化,历史的沉淀。还是这样的?走在重庆街道两旁全是火辣辣的美味撩动着食客的多巴胺,麻辣、香辣、酸辣、甜辣…等等这样看重庆是饕餮吃货。而我们的重庆是这样的,小时候,总是盼望着去八一路的好吃街,只有那各式各样的美食,才能撑起这小小的肚皮。坐在长江索道上,既兴奋又紧张,小心翼翼的踮起脚尖往窗外看,脚下面就是滚滚长江,吓得两脚打颤。
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兵告诉我们,他来重庆73年了,饮着长江水,爬着石梯子,这是他的排长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生命延续的地方。如果从1946年在“精神堡垒”旧址建“抗战胜利纪功碑”算起,他的儿子和解放碑同岁。从大轰炸时期,原市中区(今渝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一座碑形建筑,名“精神堡垒”(意指坚决抗战精神),其形状就是一根旗杆。尽管后来在风吹雨打及日军的轰炸下,很快就坍塌了,又艰难的经历了多次的重建,但它依旧是旗杆一样的精神旗帜,屹立在老人心里。
有一些人,像老兵一样,他们在重庆的下半城生活,他们的孩子在石板坡长大,他们赶不上变化的脚步,更无法触摸到如今的繁华。但他们心里坚守的,是我们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