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范围平面
2.场地内节点照片
3.地块业态分析
场地浮山香苑的总面积约90公顷,其中,西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是原第五公墓的位置,现在是福宁园经营性墓地所在位置。
浮山香苑现有北门、东南门和东南1门三个出入口,全部位于东侧及北侧。公园用地与公墓用地之间,用简易的铁丝网分隔,一般无法相通。但是墓地阴沉肃穆的氛围、墓地中人们悲伤的话语声都是一道栅栏无法隔绝的。那么隔绝,真的是好办法吗?笔者对此产生了疑虑,并且希望用一种新的思路,即交融的思路,重新调节墓地与公园的关系。

4.场地故事
犹如 一串天灯,从山北到山南
人的起点是什么,终点又走向何方
建筑以单元体及其组合的形态,出现在沿着山脊的路线上
想将人生的历程展现其上
二十岁的迷惘,三十而立的彷徨
四十是否不惑,五十真当益壮
花甲已然老去?
耄耋悄然死亡?
——人这一生呵 | 浮山香苑的生命体验游线
场地矛盾:
政府部门批准修正改建的浮山香苑开放式公园,是周围樱花郡等几大居住片区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其所在徐家东山也是市中心主要绿地之一。然而公园西侧约二十公顷左右的土地,正是由第五公墓所在的福宁园。居住区与墓园,欢乐的公园与悲伤的悼念,居民的不满……如何协调?如何用建筑来解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