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地范围平面图
二、用地范围卫星图
三、重要节点照片
节点A 村落原入口
节点B 溪流两侧
节点C 水潭
节点D 鱼冢、鸳鸯树
节点E 郑氏宗祠
四、主要业态信息
该村原主要业态为零售、鱼食售卖和居住,在重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大力发展旅游业后,名人故居、展览馆、文创商店等业态也逐步增加。
五、场地故事
这里是福建省周宁县的小乡村——浦源村。一条“鲤鱼溪”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水清可见底,满溪鲤鱼 “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竞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
鲤鱼溪,鱼冢,鸳鸯树,郑氏宗祠,观音桥……村子里处处都藏着美好的传说故事。
南宋嘉定年间,郑氏一支迁到这里,为防外人投毒,在溪里放养鲤鱼,并且制订了乡规民约保护鲤鱼。
祖训代代相传,先人的佳话成了后人的信仰,也就形成了鲤鱼溪人鱼同乐八百年的和谐景象。
游客和村民会驻足于溪流两侧,拿着特产——光饼,投喂鲤鱼。
村内,两棵水杉枝叶相连,人们称之为——鸳鸯树。
村民护鲤、敬鲤,如若鲤鱼去世,村民们会为鱼儿举行葬礼、朗诵祭文,将鱼投入鸳鸯树下的鱼冢中安息。
由鲤鱼衍生出的传统民俗活动,绵延八百年,成为了村民之间不可撼动的情感纽带。
鲤鱼溪人与鱼间相互尊重爱戴的“人鱼”文化,让人真切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和自我心灵的净化。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多,在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未来的村落空间会变成什么模样?
人鱼互动模式会产生什么变化?
又或者,如果“我”在平行时空中成为了一条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