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范围平面
2.杨公桥业态二手书市场
草药铺
茶馆
服装、玩具、理发店等其他商业(以上被勒令9月30号前清空)
3.场地故事
杨公桥是重庆立交的代表之一,其空间层次丰富,是魔幻重庆典型的城市意象之一;而在这高架立交之下,还有一段二十多年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杨公桥地下书市的第一批旧书店营业。蜿蜒两三百米的地下通道纵横交错,里面的业态以旧书店为主,间杂着中药店、理发店,还有卖菜的和打麻将的;这里融汇了众生百态。
地上的城市日新月异变化飞快,书市里的时间却凝固了一般,保留着二十年前的意象;这里重叠了几代人生活的场景,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今年,或许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些商铺即将被迁走,地下涵洞将清空,我们不仅为这氛围的消失感到可惜,也为一些业主感到担忧,尤其是一些没有能力搬迁的店主,即使得了拆迁费也负担不起其他地方的房租来营生的人。
从不起眼的地下入口进入,拐过转角就是一眼望不见尽头,望不穿历史的涵洞,一侧的大小旧书店摆满了各种杂书,有2019年7月的《中国国家地理》,也有1984年2月的《气功与科学》。随着我的深入,一家小店钩住了我的魂, “我个老头子脸皮厚,你随便拍,把我发到中央去。”一个半寐的老人,半开的店面,浓烈的草药味,破旧凌乱的器材,店里高高挂起但黯淡陈旧的锦旗,讲述着这个中药店的沧桑。这里虽然贫穷落后混乱,但是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里的人虽然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不太高,但这群善良的人依然快乐地享受着生活,杨公桥的消失实在令人惋惜。
杨公桥的故事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吗?我们还想为这个地方,为这些人挣扎一下!在虚拟空间寻求保留杨公桥场地记忆和精神,同时提供给原商家继续维持生计的平台,让杨公桥的故事延续下去,让这个令人感动的空间被更多人知道。
4.节点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