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地范围
用地现状介绍:场地选在武汉市青山区某单位大院旧址,场地内部有两栋用房已被改造成了单位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多位平均年龄84岁的老人,他们大部分为原单位的退休职工。除此之外,单位大院的其余旧房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2.场内重要节点
3.主要业态分析
4.场地故事
笔者曾去场地调研,场地为武钢某单位大院旧址。
武汉人都听过武钢,青山区人民更是以武钢为自豪。可没有什么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永恒不变,它经历了从初生,到青壮年,到如今的年迈时期。
场地坐落在一片居民区里,衔接着新建的高层、多层住宅和城中村。场地周围的建筑来自于不同的年代,周围的道路也还未按照规划方案翻新,都是小路,导致场地的可达性并不太好。但路边小店遍布,充满了生活气息。
也许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原单位大院被一圈矮墙包围,将生活气息全然挡在门外,改造的老年公寓也显得不那么有生机。
而当笔者去采访老人的日常生活时,其中一位82岁的爷爷回答了三个字:
“等死吧。”
笔者听完后沉默了,任何安慰都显得很渺小。在物质生活普遍奔小康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呢?
单位大院见证了武钢从红火归于平静,也见证了青山从钢铁工业城变成商圈林立的繁华之都。是啊,没有什么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永恒不变,但请别忘记它留下的痕迹。当武钢两个大字从高楼上拆下来时,那是一个时代走远的声音。我们关注的主体除了这类单位大院的前世今生,更是在单位大院中的几代人。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时期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铸造了武汉的甚至是中国的辉煌,如今,在退出历史舞台以后似乎被放在了一个安静的角落,被遗忘了。
此次单位大院改造虚拟设计,我们想,还它青壮年时的热闹与活力,现它年迈时的安详与恬静。
以1978年建筑风貌为代表还原它在70-80年代黄金时代的模样,表达我们对现在已老去的劳动人民的致敬;另一方面试着去探寻原单位大院改造为理想养老院的可能性,打开它封闭的围墙,打造平行世界中老人理想的归宿。
虽然理想的养老院是虚拟的,但我们的敬意和关切是真实的。
希望这样的作品能给我们关注的老年人群体一些慰藉,亦或是一些心理上的治愈。
1978年的你们没有被遗忘,能听见来自2019的声音吗?
请回答,1978。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