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场地范围
2.
业态分析图
-3-
场地节点照片
3.1 大芬美术馆:由URBANUS于2007年设计的大芬美术馆,主要展示大芬村画家的作品
3.2 街道:从大芬美术馆指向幼儿园前的小广场的街道
3.3 油画街:挨着美术馆的油画街,艺术家在一楼出售画作,二楼三楼是他们的工作室和培训机构
3.4 一家油画店:这里提供油画创作的体验,艺术家在这里指导游客创作出他们自己的作品
3.5 楼梯下的画室:艺术家利用一个梯段下不足两平米的狭小空间创作他的画作
3.6 油画店:艺术家将他们的画作放到室外供人们挑选
·各照片对应节点
-4-
4.1 背景
1989年8月,香港画家黄江先生带着数十名弟子在还是荒郊僻野的深圳大芬村安营扎寨,干起了名画临摹和批发的生意。随着越来越多的民工加入这里执笔画画,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大芬村随这座超级城市野蛮生长,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画批发集散地,全世界的油画市场有60%的画作出自这里。
但这并不是因为大芬村的人个个都天赋异禀,他们中大部分人从未拿过画笔,从未听说过油画,从未明白艺术为何物……
但是,当他们赤手空拳地走进大芬村,大芬便用临摹这种方式,将艺术与谋生这两个极端安然过渡。他们并不创作,他们只是画图。
某个意义上,他们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画家”,而是被赋予了另一个名字:“画工”。
2019年,在这里,大量画作依然以一副30元的极低价格出售。
大芬,依然是一个城中村……
如何通过公众设施将周边的城市肌理进行调整,协调大芬各居民的日常生活、艺术活动和商业需求,并鼓励画工们更多地进行原创,维持油画村的文化氛围,使得它呈发展而非被吞没的态势?
我们将在虚拟世界中进一步探索建筑的可能。
4.2 场地故事
大海拥有天空
小村里的我
拥有我的画笔
不曾为我的某幅画停留
我更想要面包
黄金年代的我
说要永远生猛下去
什么也锤不了我
可生活的锤
是秒针所铸
不曾停止
不曾听闻
直到嘀嗒
变得轰鸣
花落不知多少
故我今我同为一人
世界太老
毫无新鲜
我亦想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我不曾多看的作品
停留在谁的墙上
谁又为它伫立停留?
如果没有草原
我愿用笔
畅想世界
黑夜漫过山峦
我听见诗人的高喊
“带火者,上山来!”
连罐子里的黄色
也变得炽热
因为人都是一颗向日的葵
而我是燃烧的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