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地范围

- 节点照片
- 业态分析
- 场地故事
这是我住了20几年的小区了,江滨新村第二社区。刚住进去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随着城市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步入了小康,各种车都有了,小到自行车,电瓶车,大到汽车,就开始觉得道路的狭窄,老小区都是没有停车场的,不像现在的新小区,都专门有地上和地下的车位,就造成了现在这样的视觉感
本来是供人走的地方停满了车辆,车走的地方都被人群,电瓶车群共用,造型交通的不方便,甚至汇车都很不方便,平时有互动的就是一群住在一楼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那些住在楼上的就算是对门对,住上几十年或许都不知道对门对的住的是什么人,就觉得现在的人与人都很冰冷,很陌生,不再像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外公家,放学只要走进那个大院子,从进院子门,一路打招呼到自己家,那种亲切的感觉了。
这些大量的绿化,和少量不修整的公公休息区域,也减少了人流前来停滞的欲望,更别说以前夏天最喜欢做的乘凉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空调,哪还有乘凉的想法。
车棚也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面对这样的小区,所以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小区是我们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群的港湾,为什么我们不去营造好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家”呢。我要把这个“家”变得温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