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范围平面
坎井流过的村庄,星星点点的几户人家,散落着的几棵杏树,密密麻麻的甜蜜晾房,一望无垠的葡萄地,辛勤劳作的村民……
2.场地内节点照片

葡萄地

晾房里的葡萄


晾房

坎井
3.业态分析

4.场地故事
葡萄晾房是吐鲁番的一大景观,在戈壁,在田野,在村庄,乃至村民的房屋上到处都可以看见或三五成群,或独处一隅的葡萄晾房。没有砖之前,晾房均是用土块砌成的,大都建造在自己房子的上头;有了砖之后,晾房开始转移到村外空旷高敞、干燥通风、交通便利的地带,建筑结构亦由土木改为砖混。因材料的改进,人们建造晾房自然方便了许多,晾房的形象也美观了不少。晾房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有独立山坡的个体建筑,也有成片连襟的整体建筑。从艾丁湖畔到火焰山下,从交河故城旁到高速公路边,从美丽的葡萄沟到遥远的吐峪沟,从风城托克逊到楼兰古鄯善,晾房遍及整个吐鲁番盆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蔚为壮观,自成风景。一样的模样,一样的风格,只为同一个目的,同一个梦想,那就是酿造甜蜜。
晾制葡萄干的“挂架”用碗口粗的长木加坚硬的红柳条制作而成,在圆木四周钻出等距离的圆孔,采用十字型方式将红柳条插入,“挂架”竖立与房顶预制好的挂件固定,与地面留有五十厘米左右的距离悬起,作用如同方格洞孔,易于自然风儿流动。
每年金秋季节来临,这里便成了无核白葡萄的归宿。整个盆地的葡农们都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欢天喜地的钻进自家的葡萄园里,专心致志的采摘串串青翠甜美的葡萄,小心翼翼的剪去残枝败叶,兴奋愉快的装入杨树条编织而成的小筐子,欢歌笑语的用小毛驴车运到晾房,然后十分熟练的用双手将柔软的葡萄,一串串挂满红柳枝条。待整个工序完成,挂满葡萄的晾房,仿佛就像储满蜂蜜的蜂箱,角角落落都是甜蜜。
这甜蜜既包含由于新疆独特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甜蜜的白葡萄,又暗喻葡农们丰收的喜悦,亦携带新疆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风情,甜蜜的故事自然展开……